涂层漆膜表面变色、粉化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现象:漆膜放置户外一段时间后涂膜表面出现变色、粉化层,用手触之即粘在手上的这种现象。 原因: (1)涂料配方不当,使用了不耐晒的树脂和颜料 (2)双组分涂料固化剂配比不当; (3)内用涂
现象:漆膜放置户外一段时间后涂膜表面出现变色、粉化层,用手触之即粘在手上的这种现象。 原因: (1)涂料配方不当,使用了不耐晒的树脂和颜料 (2)双组分涂料固化剂配比不当; (3)内用涂
现象:由于漆膜层间附着、结合不良,会产生漆膜脱落、剥落、起鼓、起皮等病态现象。 原因 (1)物面不洁,沾有油污、水份或其它污物; (2)被涂工件表面太光滑,粗燥度太小; (3)未按规定配漆; (4
现象:漆膜表面出现深浅大小各不相同的裂纹,如从裂纹处能见到下层表面,则称为"开裂";如漆膜呈现龟背花纹样的细小裂纹,则称为"龟裂"。 原因 (1)底漆与面漆不配套,涂膜受外界影响(机械
现象:涂膜表面和油漆本身标准的光泽有明显的差距或无光,不能获得预期的光泽 原因: (1)被涂物面粗糙多孔,吸油量大; (2)稀释剂加入量太多,油漆喷涂量太少; (3)固化剂、稀释剂加错或固化剂
现象:咬底,是指上层涂料中的溶剂把底层漆膜软化、溶胀,导致底层漆膜的附着力变差,而引发的起皮、揭底现象,如:氧化干燥型涂料表面用含有强溶剂的涂料覆涂强溶剂会把上道涂层咬起
现象:又称为超范围的喷涂,是指部分涂料没有达到被涂物表面已经成为漆粉,继而附在湿的涂层上面,产生颗粒,被后来的涂层遮盖,或造成粗糙的表面。 原因: (1)稀释比不当,粘度过大; (2)喷涂压
现象:涂膜表面不光滑,呈现凹凸的状态如桔子皮样 原因: (1)油漆太稠,稀释剂太少; (2)喷涂压力过大或距离太近,喷涂漆量少,距离远; (3)施工场所温度太高,干燥过快,漆不能充分流平; (4)作业环境风
现象:离油、缩孔是涂膜表面上出现局部收缩,好象水洒在蜡纸上似的,斑斑点点露出底层的花脸状现象,又 叫鱼眼、发笑、缩孔等。 原因 (1)被涂物表面有水分、油份或油性蜡等,未彻底的
现象:漆膜干后出现大小不等的突起圆形泡,也叫鼓泡。起泡产生于被涂表面与漆膜之间,或两层漆膜之间。 问题原因 (1)油漆粘度过高; (2)油漆配比不恰当; (3)底材表面附有油污、灰尘、水泡
现象:在被涂面上或凹槽处,涂料产生流淌。形成漆膜厚薄不均,严重者如漆幕下垂,轻者如串 珠泪痕。 原因 (1)稀释剂过量,使粘度低于正常施工要求,漆料不能附在物体表面下坠流淌; (2)施工场所温度太低,涂料干燥速度过慢,而且在成膜中流动性又较大; (3)喷涂不均匀,有的部位喷涂过厚; (4)被涂表面不洁,有油、水等污物,喷涂后不能很好地附着而流淌; (5)在刷涂或滚涂时一次时蘸油漆太多,使漆面厚薄不一,较厚处就要流淌; (6)被涂面凸凹不平或物体的棱角、转角、线角的凹槽处,容易造成涂装不均、厚
现象:涂膜含有水份或其它液体,涂膜颜色比原来较淡白,涂膜呈现白雾状。 原因: (1)环境温度过高; (2)施工环境湿度大; (3)施工表面、容器、油漆中混有水分; (4)稀释剂挥发太快; (5)底层漆膜中含
现象:涂膜干燥后,涂面部分或全部发生粘结痕迹 原因: (1)慢干溶剂加入油漆过多,溶剂无法挥发出去; (2)固化剂加入量不足或未加; (3)涂面受污染不洁; (4)施工时气候骤变,雨季施工,湿度高;
现象:涂膜经过一段时间后,仍未干,不硬化 原因: (1)被涂面含有水分; (2)固化剂加入量太少或忘记加固化剂; (3)使用含水、含醇高的稀释剂; (4)固化的温度和时间未达到,湿度太大,未达干燥条件; (5
现象:涂膜表面附着灰尘、飞絮、异物等;涂料涂饰在物体表面上,涂膜中颗粒较多,颗粒形同痱子般的凸起物,手感粗糙、不光滑。 主要原因 (1)施工环境不洁,有灰尘、砂粒等杂物混入涂料中
涂料经过涂装施工后形成涂层,涂层在经过服务一段时间后出现的不同问题,称为涂层的缺陷。涂层在使用过程中漆膜质量的衰减,是正常的老化过程;如果涂料系统大大快于通常所期望的